组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内新闻 > 正文

熊友才教授课题组赴天水市参观农科所、甘谷实验站

2021/08/12

应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及天水师范学院邀请,熊友才教授于2021年8月10日前往天水进行了两天的考察指导交流工作。考察第一站前往天水市农科所,郭大平副所长等带领参观并介绍了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概况。天水市农科所中心实验室是在原“天水市农科所化验室”、“天水市农科所小麦改良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中心实验室下设三大功能室(土壤理化分析室、作物品质分析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四个基础室(精密仪器室、样品室、制剂室、办公室),可开展90余项分析测试工作。

图1 郭大平副所长等介绍天水市农科所中心实验室概况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室从事土壤基本化学特性及物理性状的分析、植物养分含量的分析、肥料有效成分的分析,为土壤分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平衡施肥、科学育种、肥料品质鉴定等提供依据。

作物品质分析实验室从事农作物品质分析,可测定农作物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分析,为品质育种提供试验指导。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展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转基因等技术对优异种质进行鉴定筛选、遗传材料进行鉴定、亲本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新品种创制。可开展蛋白质、核酸的分离和检测、同工酶酶谱的分析、微生物抗原及抗体检测等。

郭大平副所长简要介绍了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冬小麦、冬油菜、马铃薯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蔬菜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旱作农业研究;中药材研究与栽培等工作。

紧接着,在农科所带领下前往农科所-甘谷试验站,天水市农科所副研究员张忠平介绍了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绿色农业研究中心概况及正在进行的实验。

图2 张忠平副研究员介绍绿色农业研究中心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绿色农业研究中心位于甘谷县新兴镇头甲村,主要从事冬小麦、谷子、高梁、玉米、辣椒及牧草新品种选育、引进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现设冬小麦抗锈育种、小杂粮新品种引进选育、牧草名特优品种引进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等专业;在职职工24人,专业技术干部1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人。试验地共200亩,站前70亩,站后130亩。钢架大棚8座,各类农机具10多台。

中心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及市县(区)农技部门等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关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优质、高产苜蓿品种“中天1号”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完成的“绿色抗旱谷子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及应用”和“优质广适丰产糜子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分别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和二等奖(2016年)。

站后牧草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基地23亩,承担项目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项目、西藏自治区草产业重大专项项目“西藏苜蓿选育与种繁技术研究和示范”。试验基地共布置田间试验11个。

图3 甘谷试验站牧草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基地

杂粮作物研究试验基地14亩,承担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小杂粮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谷子高粱产业体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禾谷类杂粮作物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布局”、国家自然基金“基于种内和种间高密度Bin map图谱挖掘谷子关键抗旱分子靶点”。试验基地以谷子高粱资源鉴定创新、品种选育、群体构建等方面研究为主,共布置田间试验14个。谷子育种包括农科院作物所完整品种体系,以支撑高度可调整的网罩防麻雀等鸟类采食。

图4 甘谷试验站杂粮作物研究试验基地

图5 试验站东南方试验地(30亩)

甘谷试验站冬小麦试验用地14亩。试验地灌溉用水取自渭河。 经过三方商讨,初步确定了战略合作意向。初步商定将试验站内20-30亩地作为天水师范学院和兰州大学共同试验用地,可供长期实验使用。经实地考察,熊友才教授决定采用试验站东南方试验地。因试验用地需要控制人为或牲畜干扰的影响,拟于签订协议后,对这部分试验地(30亩)进行规范化建设,搭建遮雨棚,并建设规范化小区及灌溉设施。

甘谷试验站毗邻陇海线,距甘谷火车站仅3.3公里,交通便利;试验站上宿舍、会议室、食堂等基础设施齐全,适宜作为开展长期观测试验的平台。

李梦莹、殷海弘供稿

202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