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Society

Location 首页 > Service Society

【今日中国】熊友才:黄土高原上的守望者

黄河,中国最繁忙的母亲,她连绵不绝地至今哺育着华夏子孙。黄土高原,最尽职的父亲,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中孕育了华夏文明,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千万年的岁月,转瞬即逝。上古时代的湖泊,如今已经变成了我国最贫瘠的土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干旱,使得农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帮助贫苦的农民征服这片贫瘠的土地,成为了兰州大学全体专家教授的使命。

熊友才教授,他是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学博士,加拿大农业部ECORC中心和McGill大学植物科学系博士后。为了给黄土高原添上一抹绿意,他和他的团队改进隔沟覆膜垄播技术,田间微集雨垄沟优化技术和高效节水抑蒸技术。为了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获得大丰收,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改善西北旱地的农业生态环境中。

田间微集雨技术主要是改变现有的雨水蓄水方法。需要在高处修建小口状蓄水池,收集雨水。黄土高坡的地势高低落差较大,因此非常适合使用这种技术来解决半干旱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的水源问题。这种技术不仅高产高效,而且对改善土壤水文过程和土壤质量维持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科研成果要运用到实际当中,才能实现科研的真正价值。解决甘肃的干旱贫瘠问题刻不容缓,而这种新型保水抑蒸和雨水汇集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垄沟地膜覆盖技术。

熊友才教授和他的团队圆满地完成了课题使命,向他自己以及当地的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团队研发的“隔沟覆膜垄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作物生长季降雨入渗效率,同时提高了土壤储水量和碳氮比。但是由理论到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与农作物有关的生态学研究要经过作物成长的一个周期,也就是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等待。为了大规模推广这种技术,熊友才教授和他的团队离开了繁华的兰州城,转辗来到了野外试验站。

定西,中国西部历史巨变的缩影,也是兰州大学最重要的试验站。虽然野外试验站条件艰苦,但是这里承载着他们的梦想,承载着他们建设大西北的梦想。寒来暑往,从教授到博士、硕士,他们每一个人都一直坚守着这片小小的乐园。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熊友才教授和他的团队终于等来了他们追寻已久的结果,试验站获得了大丰收。实践证明这种技术能够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让农作物增产增收。课题组的成员们喜笑颜开,熊友才本人更是乐不可支。

新技术给荒凉的大西北带来了喜讯,增添了一抹绿意。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的熊友才,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放眼世界,把目光锁定在了土地贫瘠的南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了把新型技术带向世界,造福南亚和非洲人民。2012年熊有才教授带领他的团队远赴非洲之角的肯尼亚和南亚的巴基斯坦,落实科技部下达的“中国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合作、开发与示范”国际合作专题任务。

在他最新出版的《气候变化下旱区农事技术》一书中,熊友才教授这样总结道:“陇原茫茫,丘壑交错,土地荒瘠,雨水失调,民生凋敝。萃英门下数十旱农巧工,躬身陇原,屡试覆膜垄耕之技;卅载苦辛,终成集雨农作之法。凿沟垄,修水窖,汇雨润苗,覆膜止蒸,因使黍稷丰登,牛羊渐夥。耕作数年,地力趋下,则辅以草田轮作,固氮增肥,农畜始得兴旺,社会遂乃欣荣。”

让西北不再有风沙,眼中有绿油油的庄稼,这是西北农民心中的梦,也是熊友才教授的梦。为了这个梦,他和团队扎根在西北,用科学做锄,躬身大地之上挖掘一眼滋润万物的井。也许不是在他们这一代,也许是下一代或者是更远的未来,熊友才坚信,只要让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下去,他的梦想终能实现。

(今日中国网站 2016年11月)

http://www.chinatoday.com.cn/chinese/video/201611/t20161101_800070539.html(视频)